中秋之夜 月亮分外圆
中秋夜,月出东山,亿万人仰首瞻望,正是“天涯共此时”。
都市里,一片欢腾。路上,彩灯如练;天上,万花怒放,陆离璀璨;街上,人潮似海。此时,我却避开喧嚣,斜倚窗前。我凭轩远眺,南天上金轮冉冉,银辉烁烁。我举头遥望那娇秀的月华,似乎她若有所言,又似乎她欲移身下临。我不禁心动神驰,不知不觉地攀牵着月华的万缕清辉,步入了那月思的梦海…… 这辉煌灿烂的金蟾,初照不知何人,复照不知何人,但总是依着朔、望、晦的周遭巡地经天,亘古如斯,永不休停。 我知道,月亮无非是一个天体,但她那纤丽身姿。琼洁心蕊、耿碧含宏的神韵,还有那沧桑累积之深,兴亡批阅之广,沉浮历视之多,善恶感怀之厚,着实让我神驰意惘。 自天地开辟,她来到世上,亿万年以来,她都保持着她固有的深沉。不矫饰,也不打扮,只以无蔽的磊落临照凡间。她吸天风地气,摄山灵水光,修豁达真挚,求明察严正。这难道不是令人迷恋留连的品格吗? 她能深解人意,陪远征的离人去天涯海角,“随君直到夜郎西”;她能助人兴致,伴着笙歌翩翩起舞“月影翩翩惹人恋”;她能为你相伴,解人的孤独,“月前相思不觉苦”;她用把自己的铅华,为各种生灵增添光辉,“浴月莲荷分外娇”…… “古人未见今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。虽然世间沧桑数易,岁华无声,但是她,把“天理”二字大写在云天,为的是旌表贞操,挞伐邪祟。她曾亲见苏武沦没胡中,持节不辱;亲见包拯不畏权势,昭雪民冤;亲见岳飞心怀忠义,屈死风波。所以,过苏武庙。包拯墓、岳飞坟,她都祭扫忠魂,每当照见李陵碑、秦桧像,就怀着激愤,用光剑抽打奸魂的脊梁。在那夜深人静、万籁俱寂的时刻,或许是初旬的一勾残月,伴着南翔的惊寒雁阵,或许中望的一轮华毂,伴着风吹鸟臼的伯劳啼鸣,或许下弦的一牙天牛,伴着潇洒起落的海潮江涛,伴着孤灯独坐,短褐青衿的学子,攻涉学海书山。那有情系红楼的曹雪芹,有苦断甲骨的郭沫若,有碧石耿千秋的李四光…… 将蟾光,写英烈。她不仅秉春冬笔写悲壮诗,并一向与军中将士同仇敌忾,征战沙场。当强敌寇边,入侵者悍兵压境,军中将士与敌兵对阵夜斗时,边城夜月给他们以威以胆,照护他们料敌制胜;他们打了胜仗,她翩翩起舞;看到他们的露宿风餐,她则用光华慰藉他们,把感激和酬劳递送给他们,把智慧和勇气透过他们的铠甲,输进他们的心房。当他们遭遇罹患,逢受灾难,她则重映灵光,把他们的忠史烈绩写入碧空,把他们的烈魂英魄刻进宇宙的史简。那有震敌心胆的檀道济,有抗金灭敌的韩世忠,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…… 我仿佛踏上了丝绸之路,月照我的缁衣,随张骞出使西域;又仿佛踏上了远航的航程,月照我青衫,随手把舵轮的郑和三下西洋;还仿佛手持旗幡,月照我皂服,随明妃和番出塞,并追从“环佩空旧月夜魂”的昭君,探归永诀的故国。而这,都有她的照拂。是她,陪着远方的游子,引着他们去斗,去闯,又牵着他们心头的丝缕,引着他们从海角天涯归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