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梅笑春风
岀南江县城走梯子弯不到一小时车程,就来到关门乡。远远望去山坡上,田地边,村道旁,农家的庭院里,红、白、粉、紫红、淡紫、青各色梅花竞相绽放,远观灿若云霞,近看妩媚鲜妍,明朗动人。一枝枝,一簇簇,一树树,开得泼辣,开得热烈,开得大气磅礴,满山遍野先占春光。 据米仓古道申遗专家考证南江经关门到大河属米仓古道的一支线。相传三国时张飞奉诸葛亮之命北伐中原,从巴州沿米仓道行军至关门紫岭山下,军卒干渴难耐,停滞不前,为鼓舞士气,张飞马鞭一扬,指着山上说:“众兵士快看,梅子熟了。”士卒向山上一望,山坡的树枝上快成熟的梅子随风摇荡,好像要把果子抛过来,此时此景,众士兵仿佛尝到了梅子的酸酸的味道,口内顿感湿润,精神大振,蜀军因此而行军加快了速度。因此有了“望梅止渴”的成语典故。 我们来到了栽种红梅最多的石庙村,老支书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关门传说。相传关门场下崖壁上有一对石门,崖下住着一户人,父亲靠编草鞋,母亲眼瞎做点家务,小伙靠打柴为生,日子过得艰难。一天,小伙卖了柴禾买了几个馍,回家孝敬双亲,走在半路看见一位衣衫烂缕的老太昏倒在地,小伙将她慢慢扶到一块石头上坐下,老太婆苏醒后说已有两天未吃过东西了,小伙将馒头递给老太婆,叫她慢点吃,他去弄点水来,待小伙取水回来时,老太婆已不见踪影。只见石头上留下一根很光滑的木槌,小伙把木槌拿回家,当天夜里老太婆给小伙投了一个梦。笫二天,小伙按老太婆投梦方式敲击了三下石门,石门缓缓打开,他看见洞内一位金发老太正赶着毛驴在磨面,金发老太看见手持木槌小伙,从磨盘上捧了一捧麸面给小伙,在阳光照射下麸面立刻变成了一捧金子。当小伙再去敲门时,石门已紧闭。老支书深深吸了一口旱烟继续讲到,其实金发老太就是红梅仙子的化身,她给关门乡播撒了漫山遍野的红梅种子后,就回天宫去了........ 关门的红梅花多为单瓣,最宜整体远观,若单枝细赏远没有复瓣红梅花好看。但复瓣红梅花只是单纯的观赏花,而这一株株单瓣花则是要结果的。如果说复瓣红梅花如一位娇滴滴的小家碧玉,那么单瓣花则是一个个纯朴可爱的少女村姑,整日与清风做伴,与土地为亲,不惧烈日,不怕贫瘠干旱,活泼壮实地扎根于田间地头,春天绽放成一树树绚丽的花朵,夏天结成丰硕果实。 红梅具有五福迎祥“四德”之称:初生蕊为元,开花为享,结子为利,成熟为贞。它全身是“宝”,可药用、食用、加工成饮品、果酒,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有明确记载:“梅,花开于初春而熟于夏,得木之全气味最酸,有下气、安心、止渴、止痛、止伤寒烦热、冷热泻痢、消肿解毒之功效”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:“红梅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,尤以“万能之药”柠檬酸含量为最,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,美丽心情,防动脉硬化、老年痴呆、糖尿病,还有抑制肥胖、抗癌、延缓衰老之功效”,开发潜力巨大。 关门种植红梅历史悠久,为将传统产业发扬光大,历届乡党委组织村民规模栽植红梅,全乡8个村的红梅栽植已具规模,年生产干梅5万多公斤,年销红梅苗数十万株,收入380多万元。石庙村四社潘永华栽植红梅树125株,年产干梅2100公斤,收入10500元。石庙村二社村民周良全种植的一株红梅树产干梅40多公斤,创造了一棵树收入近千元的奇迹。尝到了红梅致富甜头的农民,似红梅为黄金果,揺銭树,在房前屋后,满山遍野都栽种,全乡已发展红梅达到5000余亩。名声远扬巴蜀内外,红梅果脯、中药含片、饮料酒等产品畅销海外,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,成了名副其实的川北红梅第一乡。 红梅花盛开在春寒料峭正月,被誉为新年笫一花,其鲜艳美丽招来踏青赏花游人睛睐,成为关门乡一道靓丽风景,也是关门乡一张名片,到关门赏花的人络驿不绝,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好素材。我们人行中一位雅士颂到:“红梅芳菲压桃红,冲寒先已笑春风;魂飞紫岭谁能辩,关门石门梦已通”。 自南江县城到关门乡水泥路竣工通车之后,关门乡以梅为媒招商引资在古街兴办了红梅酒家、红梅旅馆、红梅发廊、红梅渔庄.....等餐饮娱乐业,来往的游客多了,生意也火爆了。 走在关门乡间小路欣赏正在盛开的红梅花,有的未绿叶而先绽葩,发青枝于宿卉;有的鲜艳绽放,姹紫嫣红独占春光。红梅花的美如同丽人的美一样,令人魂牵梦萦,不能释怀。若将桃花妩媚比美人,那么红梅花则是脱了俗的上等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