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变成了麦粒
眨眼间又到麦收时,一年一度,不可间隔。民以食为天,无论麦收还是秋收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大事,”因为”这关系到国计民生,社稷安危。麦收的演变史见证了科技的发展,社会的进步。在我的”记忆”中,上”世纪”八九”十年”代麦收完全靠人力,基本就是一把镰刀打天下。那个时候机械化程度不高,没有拖拉机、农用三轮车,运输就靠平板车,”一个”人驾辕,一到两个人拉绳!下面我就描述下当时麦收的整个流程,借此文向”我们”伟大的农民群体致敬! 下地收割前需要做几项重要的准备”工作”。首先要把镰刀在磨石上磨锋利,否则会影响收割的进度和效率;刚才说了收割完后的运输过程全靠人拉平板车来完成,因此平板车的两个轮胎一定要把气打足;下地收割不是去遛弯,因此皮鞋是”不能”穿的,最好穿布鞋,当然了那个时代的农民是不穿皮鞋的;酷暑炎夏,即使站在”太阳”下几分钟都会汗流浃背,更何况是在烈日下劳作数小时,人体水分的消耗量是相当大的,因此不管是用桶还是壶准备好足够的水是”必须”的;最后别忘了在脖子上搭块毛巾,”一天”下来,这毛巾不知要拧多少次,每拧”一次”,汗水都会顺着毛巾哗哗直流。 好了,准备停当,下地收割。望着眼前大片金黄的麦田,对农民而言是战争也是”希望”。闲言少叙,农民不是诗人而是实干家,没有那么多”感慨”,说干就干。下地弯腰挥镰,情感美文,于是“沙沙”的响声连成一片,那成片的麦杆在身后瞬间倒下。不知经过几番来回;不知挥洒几多汗水;也不知流走了多少的”时间”!从日出到日落,一大块麦地终于全被砍倒。接下来要做的是将铺倒在地上的麦子一捆捆的捆好装车,运到几里地之外的打麦场。 那时候的路只是坑坑洼洼的土路,极难行走,这无疑会更加消耗农民们的体能。但再难也要走,”一个人”驾辕,另外一到两人在平板车前面拽绳,像老黄牛、驴子骡子一样埋头行走,车轱辘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伴随一路。运输过程中的艰辛不必细说,想也能想的出来。几番艰辛下来,打麦场上的麦子跺成了一片,蔚为壮观。 接下来就要”开始”脱粒了,听吧,不分白昼,脱粒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。直到打麦场上形成了一堆堆小山似的麦粒。这个时候农民们早已成为了泥人,身上脸上全是灰尘。看着眼前的丰收,他们发出了由衷的笑容。是啊,农民盼的不就是丰收吗?还有什么比大丰收更令他们”高兴”的呢? 麦子打完后要晾晒几天才能入仓,入仓的过程也是艰苦的,不能等到太阳下山后才入,而要在烈日当空时就要行动,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受潮生虫。几个小时下来农民们的身上不知起了多少的痱子。当终于”结束”入仓的工作后,他们终于可以长长呼一口气了,这意味着”未来”的一年不愁吃喝了。 那么粮食入仓后是不是就可以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了呢?当然不是,因为麦收完了还有麦种!收完麦子还要种上玉米,当然有的地方也可能种其他作物!种玉米的过程是这样的,一个人拿着名为“鐝”的农具在前面刨坑,一行行,一列列非常整齐,另外一到两人跟在后面往坑里撒上化肥还有两三粒玉米种,然后用土掩埋好。这个过程非常琐碎和漫长,几经日出日落,播种的工作总算大功告成。 但还没完,接下来就要浇地,等到浇完地后,才代表整个麦收麦种彻底结束,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半月到二十天。农民们此时”自由”了,该打工打工去,该赚钱赚钱去,该干嘛干嘛去! 当然了,我上面描述的是”过去”麦收时的景象与整个流程。现在的农民已经不用这么辛苦了,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,只要舍得花银子,联合收割机就像怪兽一样扑向麦田,几个来回,麦田变成了麦粒,省时省力!现在麦收整个过程顶多五天就可以完工。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确实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!
上一篇:遇见你,是我一世的春暖花开
下一篇:过尽千帆风来风往,不变的是梦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