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都没有见过的提篮
杭州篮,在台州各地还有多种叫法,比如考篮,花篮等。大多以木材为料,也有用竹丝(篾丝)编的,工艺精湛,木材做的叫冬篮,竹丝编的叫夏篮,是台州当地婚嫁的物件之一!椒黄路的篮子比北边山区的篮子稍微精致漂亮一些,平时用于回娘家或红白喜事等。
年纪稍大的台州人对“杭州篮”相对比较熟悉和亲切,在那个时候,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备有一个或几个,但对于“杭州篮”的名称和由来,却少有人知,据考证,它和一个传说有关。
从前,有一个台州木匠,在杭州临安做长工,往往是几年才能回一趟家。其间,木匠的妻子从老家捎来口信说:“当家的,你出门在外两年多了,闺女也长大了,我们等你回来准备闺女出阁,美丽心情,你回家时,能否带点杭州那边的新潮些的东西给女儿当嫁妆,闺女也记挂着你呢!”
当时,台州到杭州交通很不方便,山高路远,靠两条腿走路起码要五六天以上,且山路又不太平,常有土匪出没,更怕在路上生病,所以一般在外地做长工,往往都是几年才回家一趟。
第三年末,眼看回家的日期临近,匠人寻思着应该给女儿带什么东西呢?思来想去,却毫无头绪。
有一天,匠人上街去选购材料,看到街坊们外出购物或走亲戚时,提着用藤条编的篮子,顿时灵光一闪,来了灵感——买现成的家具太贵且搬运不便,不如自己做一个别致的篮子给女儿当嫁妆。
匠人回来后和地主老爷商量,“我帮老爷做工快三年了,家中的闺女也快出阁了,想在空闲时,用东家的下脚料做个篮子带回家给女儿当嫁妆,可否?”东家见木匠平时干活卖力不偷懒,再者这个要求也属人之常情,就爽快地答应了。
于是心灵手巧的木匠,用地主家剩下的边脚料,参考临安当地藤篮的工艺,再加上自己的心思和创意,编了一个谁都没有见过的提篮!
三年期限到了,木匠挡不住回家见亲人的喜悦,一路风尘仆仆,风餐露宿,终于在年前回到了久别的家。
木匠刚进家门,女儿就拉着”父亲”的手,眼含热泪,直说父亲辛苦了,诉不尽浓浓地”思念”,说不完地依恋。
放下行礼挑担,女儿一下掂起那个篮子,两眼放光,左看右看,爱不释手。那鲜艳大红的色彩,圆润的造型,精致的做工,小巧的提手,谁都没见过这么好看别致的篮子。
女儿将篮子提在手上玩够之后,问父亲这个篮子怎么称呼?木匠一时间也懵了,因为当时做好后也没想过这个该叫啥。木匠心想,既然在杭州做的长工,人们都说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,本地也没有这款式样,不如就叫“杭州篮”吧,给女儿当嫁妆也显得洋气。
于是匠人轻咳一声说道:“闺女啊,此物名叫‘杭州篮’,台州第一个,你父亲我的首创之物!”
女儿”开心”地说,“杭州篮”真漂亮,父亲的手艺就是好!接着,因为木匠的女儿出阁时,“杭州篮”这个稀罕的嫁妆让大家耳目一新,木匠也争相仿制,“杭州篮”的名声由此传开,台州各地大凡嫁女儿时,红妆之中必有杭州篮。
如今时过境迁,婚嫁习俗越来越洋气、西化,像“杭州篮”等红妆工艺品越发少见了。但是传统不能忘却,随着复古风的热潮吹来,杭州篮或许还会延续昔日的风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