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三的姑娘们还没有伴侣(2)
原来我身边的这些单身姑娘们,远比我想象得还不着急。有的姑娘注重判断男生的房子车子票子等客观条件,有的姑娘注重判断眼缘性格尊重等主观感受。我身边的朋友们就是这类姑娘。每次,她们都不会丢掉心中那个有真实想法的自己。(二)
知乎上有这么个问题:你担心自己永远单身下去吗?
答者众多,几乎都是肯定的回答:担心啊!担心这样下去不再被爱,也不会爱人;担心就这么丧失了维系一段关系的能力。
只有一条回答是这么说的:不担心,我很享受和珍惜现在单身的时光。有书要看,有工作要做,有东西要学,有朋友要相处,没时间担心。
必须承认,单身之于每个人,经历不同,感受不同,见解不同,没必要谁瞧不起谁,更无所谓对错。但是,我们也清晰感受到,想脱单的焦虑确确实实存在。很多时候,这份焦虑感是被社会环境加重的。
自古以来,我们的社会对于适龄婚嫁的观念很牢固,而所谓的“适龄”不过是按照社会宏量需求和生物性人为调整,现代社会也只是将结婚年龄推迟了而已,社会主流规则依然是:是个人,就得结婚生子。背负着传宗接代的生物使命,一个男孩老来未娶,一个女孩老来未嫁,够家族恐慌了。但人的理念是慢慢进步的,社会发展到今天,人的自我意识较以往更加突出,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再一味顺从家庭的生育要求,而是更加看重自我想法,看重伴侣的灵魂契合度,看重生育权利自主。加之经济独立,专注实现个人价值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,谈恋爱和结婚对他们来讲开始成为次等重要的事,但是,这与传统婚恋文化不符。每逢春节回家时分,一大批单身朋友们就心怀恐惧。
逼婚的最猛烈源头是各家父母,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各方好奇欲。问完房子车子票子,还要问情感状况,接着唠叨一句“你是不是要求太高了?”真是让人苦笑的糟心事。
一位朋友是富二代,低调沉稳上进,却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姑娘。父母一年365天有366天都在逼迫他快点恋爱结婚。多次沟通未果,最后他的母亲甚至放狠话:“你再不结婚,我们就断绝关系吧!”这让他痛苦不已:对着父母根本无法将心意说明白,但自己又怎么可能跟不喜欢的姑娘结婚过日子?
我说:“说不明白,那就别说了吧。保持沉默,过自己的生活。”
这是存在于很多家庭里的常见事,甚至有更严重的情况,但常见不代表正常。在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里,亲疏关系胜过是非判断,谈是非和讲道理在很多情况下是被排斥的,所以,反抗逼婚总是这么难。有年轻人服从了这血缘关系的威胁,放弃自己的判断和感受结了婚,然后说服自己“算了吧,感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”。
于是,结婚了,父母的心愿圆了,表面的关系和平了,你还想着也许可以让伴侣改改某些你看不顺眼的习惯。但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么难的事,几乎已经决定了长期同不喜欢的行为、不喜欢的性格过日子才是大概率结果。然后才想起来,这可是我自己的婚姻,自己的生活啊,我当初为什么要妥协?
逼婚的不良后果,到头来还是得自己吞下。
所以,有句话一直都有人说:没有该结婚的年龄,只有该结婚的感情。
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,我很佩服那几位朋友的不着急,她们次次都顶住家里人的催问,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。周末与她们聊天,或是在图书馆,或是在话剧院,或是在筹划年假的旅行。
她们,对自己的单身状态是接纳的、真诚的,不会因外界干扰而欺骗自己。
看到这里,我知道你可能会说:“可是,我是真的想谈恋爱、想结婚啊!”
当然,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是多美好的事!那几位姑娘有着自己充实的单身生活,并不代表她们排斥认识新伴侣,排斥走进一段关系中。只是在尝试的过程中,她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不想要的,什么是不会接受的,没有因为着急而泛滥自己的感情,更没有因为着急而无视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着急没有用——这句话老套但会让人清醒。不管是单身还是正处于一段关系里面,真诚二字是心脏,真诚对待自己,真诚对待别人:遇到喜欢的人就去真诚地表现出来;还没遇到就真诚地做自己;如果被喜欢的人拒绝了,真诚接受,不妄自菲薄固步自封;如果和喜欢的人牵手了,那么,也真诚地开展下去吧,这才是最负责任的态度。人生那么长那么丰富,何必在对抗单身这件事上欺骗了自己呢?
告诉自己:不要急,做好自己该做的,剩下的交给丘比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