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的相遇(2)
子君经常拜访新青年涓生,听他讲述新文化、新道德、新观念,钦慕慢慢转为爱慕,便与涓生一起寻住所、筹款子,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,建立小家庭。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,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、生长、创造。
不久,涓生为当局所辞,他们便生活无着落,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,最后两人一死一伤,落得个悲惨结局。
从前只觉得是那吃人的社会葬送青年人的大好前程,待到自己也谈过恋爱,才懂得停滞不前的爱情有多苍白无力。
故事里的子君得到涓生的爱后,便不再读书、思考,而是安于家庭小妇人的角色,终日养鸡烧饭,斤斤计较着房东太太的一言一行,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绕着家庭转的平庸女子。
涓生呢,虽然发奋地翻译着作品,也写着小说诗歌拼命投稿挣钱,却在日复一日的贫穷困窘里嫌弃起日渐落后的子君来,甚至生出躲开她的心思。
抛开鲁迅先生的创作大背景和深意不谈,我们单纯从爱情的角度分析,便可一眼看出,反复消耗着两个人的爱情,注定要走向毁灭和死亡。
正如有句话说的:好的爱情,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;而坏的爱情,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全世界。
少年时我也将爱情视为飞蛾扑火的游戏,渴望用燃烧自己牺牲自己来表现爱得轰轰烈烈,那种毁灭式的爱情带着粉身碎骨的悲壮美丽,最能满足年轻人对爱的浪漫幻想。
可当渐渐长大,看过世间百转千回的爱情,我才明白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,是与他携手向着更远更明亮的地方去。毕竟我们相爱的目的,是让双方都获得幸福,实现价值。
好爱情让人成长,坏爱情则让人沦丧。
邻居家有个貌若天仙但骄横跋扈的姐姐,谈了好几次恋爱,对方都被她的坏脾气和小心眼吓退。眼看着即将奔三却待字闺中,可把父母亲戚愁坏了。
想不到的是,这位蓉蓉姐在朋友的婚礼上和伴郎一见钟情,迅速坠入爱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。
据说小伙子在银行上班,家境不错,也是被宠着疼着长大的,性子难免就有些急躁,发起脾气来如同狂风暴雨倾盆而下。开始时双方父母都捏了一把汗,对这段恋情并不看好。
没想到两人吵闹好几次,分分合合走了两年多,最终还是携手进了围城。偶尔听邻居提起,总是满怀欣慰地称赞,女儿懂事了很多,女婿也成熟了不少,小两口过起日子来,倒也有商有量有说有笑。
我想象着蓉蓉姐曾经张牙舞爪的模样,不由得哑然失笑。
爱情最美好的状态,或许就是我们都能为了对方来一番彻彻底底的断舍离,美丽心情,将骨子里的乖张、蛮狠和任性一一剔除,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性情和人格,在成长的阵痛里进化为更好的自己。
为爱做出的改变,向上的积极的叫作成长,倒退的消极的,就是丧失与沉沦,极有可能将你拖向命运的深渊。
要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爱,最迅速最直接的方式,便是问问自己,和他在一起之后,你有没有变得更漂亮、更美好、更强大。
某著名论坛上有个帖子,标题是:你在哪个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?
有个人回答说:“爱上她的那一瞬间,我告诉自己要戒掉游戏,努力工作,给她一个幸福的家。”
成长意味着自我觉醒与责任的开始,有人的成长始于家庭变故,有人的成长来源于讽刺侮辱……并非所有的成长都因为爱情,但只有在爱情里不断成长,才有可能走到地老天荒。
有些女孩渴望嫁一个把自己当成女儿养的男人,躲在另一半宽阔的怀里躲避风刀霜剑,做一个永远天真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儿。
殊不知一生漫漫长路艰辛,男人需要长成参天大树,女人也必须做一棵木棉与之并肩而立。紧握在地下的根,是各自的独立与坚强;相触在云里的叶,是互相的关爱与支持。
你看钱钟书与杨绛,你看奥巴马与米歇尔,你再看居里夫妇,那些令人称道的伟大爱情与婚姻里,都有相亲相爱的两个人、志同道合的两颗心、共同成长的一条路。这是好爱情的标配。
因为,爱的真正价值,不在于你是谁,而是和你在一起,我变成了谁。
最美的相遇,则是我爱上你的那一瞬间,推开了通往新世界的那扇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