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,是我们的出生地
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。我不嫌弃家乡穷,因为这块土地上承载着自己所有的酸甜苦辣。
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起这些话:什么金窝银窝,不如自己的狗窝。长安虽好,不是久留之地。后来渐渐明白,家乡对每个人来说,都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牵挂。
她就像我们的母亲,就算再怎么邋遢丑陋,但在儿女们心中是最伟大的,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生在这里是我们的荣幸,既来之则安之。
甘肃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,它给大家的第一影响就是穷。干旱缺水,不是山沟就是沙漠,简直无法生存。很荣幸,我就出生在这里,亲眼目睹并验证了在艰苦岁月里生存的过程。
虽说我的家乡穷,但来者皆是客。我出生在甘肃定西的一个小山沟里,这里的老百姓们都为人热情和蔼。来者皆是客,油饼子罐罐茶,猪肉臊子面,待人接物很厚道。一到过年,只要有客人上门,家家都会将刚出锅的猪肉排骨端来招待客人。他们没有太多小心眼,有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,恨不得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来给客人。
记忆中,爷爷是个热心肠,只要家里来人,都会嘱咐姑姑烙几张薄而酥软的油饼子端来招待客人。就算乞丐上门,他也会留下来过夜,诚心相待。老百姓招待人,烟茶馍馍饭,这是公认的。
渐渐地我们姊妹也长大了,只要家里来人,二话不说,立马跑去找烟,然后给客人端馍倒水,围在火炉旁帮忙炖茶。家人也是急急忙忙做饭,忙得不亦乐乎。
这种习惯坚持到了现在,依然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招待客人。虽说近年来老百姓”生活”水平稍有提高,但换汤不换药,招待客人的方式还是如此。只要去别人家窜门,父老乡亲们总是笑脸相迎。
我喜欢这样的氛围,充满了温馨感,一回到家乡,就等于回到了自己家。在外面久了,突然觉得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好亲切,一碗饭双手递到你面前,非要让你吃下去才安心。平时在大都市里却很少注重这些生活小细节,大家都一句自便完事。
虽说我的家乡穷,但人穷志不穷。从父老乡亲们的身上,我学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写到这里,我想讲一个打动人心的”故事”,或者说它是一件真人真事,震撼人心。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,关于来自大城市里的一位富人的心声。
他是一位商人,老婆的哥哥流落街头,最终来到了甘肃的穷山旮沓里,被好心人收留,成了倒插门女婿。一日他忽然想起,于是来到这里想救济一下他。
可是,这地方”人生”地不熟的,他一时半会找不到地方,眼看天快要黑了,他有点害怕。凑巧,他看到前面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,于是忙走上前向他问路。中年男子告诉他,那个地方就在山对面,美丽心情,要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达,估计天黑前到不了那,而且这荒郊野外的,就怕遇上野狼什么的。
看商人有点着急,中年男子说自己可以带路,保证天黑前到家。他一看男子长的却也憨厚老实,也不像什么坏人,于是决定跟他走,并告诉中年男子说可以给路费钱。只见那男子眼睛里闪现出了一丝光芒,一路兴高采烈的带着他上路了。
遇上河水深的地方,中年男子挽起裤腿,背着他过河;遇上沟沟坎坎的地方,伸出手拉他过去,一路的举止行为让富人大为震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