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(2)
心理学认为,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,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。
得不到父母信任的孩子,缺乏安全感,犹如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小船,突然失去了指引和照明的灯塔,孤独地找不到方向。
相反,在父母的爱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,更能自信勇敢地敞开怀抱去探索世界,拥有抵挡压力和挫折的底气。
演员马伊琍曾在一期《朗读者》中分享过她和父亲的故事:
上高中的时候,有一次父亲到老师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,打开却看到女儿的“思想品德”一门课上赫然写着“差”。
父亲问老师怎么回事,老师说马伊琍“和多个男生有早恋”,父亲很平静地让老师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,老师写了一个,父亲又问:“不是多个吗?”
老师当时就生气了,父亲继续说:“老师我不跟你说了,我女儿我最了解她,我还是找校长说吧。”
马伊琍当时就哭了,不仅是委屈,更是为父亲对自己的信任而感动地哭。从那以后她时刻提醒自己,要做得更好,让父母更加信任自己。
长大后的马伊琍,自强自信,爱己爱人,活得洒脱大气。
在孩子的世界里,逻辑就是这么简单:我爱,因为我被爱;我相信,因为我被信任。因为有了父母的坚强后盾,面对挑衅也底气十足。
童话大王郑渊洁的《智齿》里,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:
女孩梁新被几个同学合伙陷害,冤枉她偷钱。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,让她好好交待。她却对老师说:“我要给我父母打电话。”
老师愣住了,因为她第一次遇到不怕老师向家长告状,反而主动要求通知父母的学生。
因为梁新知道,父母信任自己,所以在遇到任何的质疑和困难,她都无条件地相信,父母一定能够给自己解决问题、伸张正义。
信任是一条风筝线,把父母和孩子紧紧地连在一起,孩子敢于翱翔,是因为知道线的那头永远有给他托底的人。
如果说孩子是一株幼苗,父母的爱和信任就是包裹根须的土壤,给予他充足的养分,让他茁壮成长,有枝可栖。
真正的信任,不是因为孩子做对了我们相信他,而是所有人都说他错了,我们依然无条件地接纳他相信他,给他足够的安全感。
当孩子面临“信任危机”的时候,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点:
护孩子安全
如果发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有受伤的风险,先保护孩子。任何时候,美丽心情,安全都比真相更重要。
收起那些“我以为”,多说一些“我相信”
耳听为虚,眼见不一定为实,切不可先入为主,认定孩子有错。
听孩子辩驳
抛掉那些想当然,倾听孩子的心声,不要逼孩子承认所谓的“错误”,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。
向孩子道歉
发现错怪了孩子,不要“一笑而过”,及时向孩子道歉,解释你误会的原因,让孩子知道,爱也许会有瑕疵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
如果孩子遭受别人的质疑和指责,第一时间站在孩子身边
了解来龙去脉,在安全的前提下,勇于替孩子“讨回公道”。
教孩子宽容
告诉孩子,一生很长,我们都难免有被冤枉的时候,假如结果无法尽如人意,要学会正确面对,放下怨恨就是放过自己。
教育家陶行知说过:
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:相信孩子。
信任,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。被父母信任的孩子,更容易被命运宠爱。
作为父母,我们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,也无法替他遮挡所有的风雨,但是我们能做到,稳稳地站在他们身后,当他需要时,一回头就能看见。
因为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,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成为他最大的“靠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