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那勤劳善良的老母亲
母亲离开已经整整两年了,每当提起红旗渠,就会不由的想起我那勤劳善良的老母亲。
在我心中母亲早已和红旗渠融为一体了。母亲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,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,是第一批上渠的人。从我记事起,就常听她讲述修建红旗渠的”故事”,以及修渠的艰苦”生活”。每次听我都会心里酸酸的,心疼母亲。
一九六零年农历正月十五,因为是元宵节,所以母亲记得十分清楚。她们会同来自全县各个公社的老乡们,组成了一支修渠队伍。自带工具、行李,推着小车,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,浩浩荡荡的开赴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大队。
六零年,正值三年”自然”灾害时期,粮食短缺。修渠又异常艰苦,劳动量大、时间又长。每天天还不亮就起床吃饭,每人一小块黄糠,外带稀饭。黄糠又被称为“一堵墙”,称为“墙”却没有墙的厚度,只是捏的像个墙,三口两口就能消灭;早饭说是稀饭,几乎就是清水,喝到最后,才能看见几粒米颗儿。
如此一来,刚到半晌午,美丽心情,肚子饿的就叫唤开了。忍着饥肠辘辘,还得继续劳动,只能时不时看看天上的太阳挪到哪儿了!
正月里的天气异常寒冷,尤其大山里,“嗖嗖”地刮着冷风,脚冻得受不了。大家就找一块生石灰,浇上水后,赶紧踩上去暖脚。
为了鼓励干劲儿,修渠工地上会有高音喇叭不停的广播,表扬先进,批评落后。从精神上鼓舞人心和士气。
女工晚上都借住在附近村子的老乡家里,由于晚饭几乎就是稀饭,所以每个人为了充饥,只能三碗五碗的喝清水粥。“稀汤儿照月亮”、“稀汤灌大肚”,喝了一肚子水的人们,到了晚上不停的起夜。夜漆黑又没灯,把人家的厕所给糟蹋的不成样子……母亲还说红旗渠建后,为了感谢平顺县的大力支持,每年林县豫剧团都会去王家庄村义务演出好几天。
山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砌的。母亲睡最里头,紧靠着墙,每人一条薄被子,三人又共搭一条在上边。睡下后两人一翻身儿,被子就全裹在那两人身上,留下母亲一条薄被子,贴着冷冰冰的石头墙,冻得整宿睡不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