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帮忙,但求体谅(2)
L无奈,对丈夫说:
假如今天不是我外派,而是你,你想想全家会不会齐心协力支持?怎么到了我这里,事情就这么难呢?
据说,大多数做出成绩的男人背后都站着默默支持他的女人。
但是,很多为梦想努力的女人背后都站着默默拆台的男人。
至少,对女性支持的比例,远低于男性。
家庭中只要谈到牺牲和奉献,必须是女人一马当先,好像不这样,都无法体现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。
L究竟该怎么办呢?
谁家都有难念的经,每段婚姻都有艰难的、需要对方鼎力支持才能捱过去的时期。
走不过去,美丽心情,就街深巷窄;走过去,是天宽地阔。
100年前,中国最著名的女画家潘玉良,身后站着撑持了她一辈子的丈夫。
潘玉良原名张玉良,曾是上海美专和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,也担任过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,她是中国考取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,被称为一代“画魂”。
作品包括油画、国画、白描、版画、雕塑等,获得法国金像奖、比利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、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等20多个奖项。
1913年,潘赞化解救并且迎娶曾经被卖进妓院的张玉良,陈独秀当证婚人。
新婚之夜,张玉良改姓潘,冠上夫姓,表达对丈夫的爱情和感激。
那个年代,潘赞化满可以用潘玉良的救世主自居,但是,这个男人却一生从来不曾限制和伤害她。
他尊重妻子,见她爱读书画画,就买了笔墨纸砚,甚至请了邻居洪野先生来教妻子学画。
他给予潘玉良完全不同的崭新生活,放任她阳光明媚,高飞就好。
1918年,潘赞化支持潘玉良考上上海美专。
1921年,潘玉良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。
1923年,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,与徐悲鸿同窗。
1925年,得到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马蒂教授的赏识,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。
孤儿出身的潘玉良,从没想过天地可以如此高远,更没想到潘赞化从不阻止她的脚步,只要她想,他都一如继往支持。
甚至,当刘海粟等人建议潘玉良出国深造时,潘赞化毫不犹豫地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,为她争取到极其珍贵的官派留法名额。
出国前送行,两人在黄浦江码头依依惜别,潘赞化取出一条金项链放到潘玉良手里。项链的鸡心吊坠中镶嵌着两人的照片,这条项链,陪伴潘玉良终生。
放行不是放任,更不是不在乎。
正是因为太在乎,才不会去制约,而是想尽办法为对方插上翅膀,助力她飞得更远。
100年前,法国和中国数十天海上航程。